中国财经报道网

党员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中国台湾网 2024-12-04 14:00:41 21268℃

“时时放心不下”之所以成为热词,关键在于其中蕴含了干部价值观和群众的期许。我们党作为中国的唯一执政党,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价值取向、精神观念等,都决定了这个国家治理和发展的推进前景,因此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格外关注。立足新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各级党员干部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尽最大努力把手中的权力用好、把肩负的责任履行好、把党和人民的事情办好。

要对“国之大者”放心不下,心中有全局、时时为大局。“国之大者”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与每一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决定了每一个人的发展和价值。什么是“国之大者”?党中央对此有清晰的判断,关键看是不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不是影响人民群众核心利益、是不是关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长远之计。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国之大者”就是大局大势、就是中心任务、就是首要职责,任何时候都要对“国之大者”要做到心中有数,首先把“国之大者”抓实抓好,围绕“国之大者”研究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推进措施,念兹在兹把“国之大者”转化为地方大计、单位大事、干部大任,全面推动贯彻落实。

“时时放心不下”是一种担当精神,有大担当才会有大作为。时代是思想之母。党员干部要有担当,这种担当往往就体现在细节上,关键在于对工作的态度。例如在防汛救灾中,对于上级安排部署的事情、人民群众安危冷暖的事情,尽管做了,但是做得效果怎么样、有没有长期坚持好,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切实回答好的问题,有时往往一时的疏忽就会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失和缺憾。为此,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咬定目标、求真务实、反复查验,确保万无一失。

“时时放心不下”关键在“时时”,意在每时每刻都不能放松警惕。一个人一时做好一件事是容易的,难的是一辈子都能坚持做好。各级党员干部要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不是一段时间的要求,而是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要求,不仅当时要做到,任何时候都要做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杜绝“做样子”,真正把时代重任担负好、价值观念践行好。(周安芳)

— THE END —



本文内容转载自:中国台湾网,原标题《党员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