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道网

招贤镇:靠前发力助推"美丽产业"蝶变跃升

晨报之声 2025-08-27 18:00:04 29970℃

招贤镇:靠前发力助推“美丽产业”蝶变跃升

本网山东讯(特约记者:张传远)

日照市莒县招贤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时关于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将鲜切花产业作为全镇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抓手,主动靠前谋划、精准施策,通过产业规划布局、要素资源集聚、利益机制创新,推动鲜切花产业从“小散弱”向“规模化、精品化、品牌化”跨越,成为富民强镇的“美丽产业”。目前全镇鲜切花种植面积超8000亩,年产鲜切花6亿枝,年销售5亿元,带动近万余人就业。

规划引领,变“零散发展”为“片区推进”

立足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推动鲜切花产业从自发种植向规模化、片区化发展转变。一是构建全链条发展。编制完成镇域鲜切花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及各项专规、详规。编制《招贤镇鲜切花产业规划(2024-2026)》、《招贤镇鲜切花产业“十大行动”》,配套《招贤镇鲜切花种植奖励机制》,形成政策支撑体系。二是提升产业协同能力。成立鲜切花产业党委和推进专班,指导产业协会及26家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分级、收购、存储、销售”,把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衔接,提升产业组织化水平与农户抗风险能力。聚焦曲坊、罗庄、黄埠三大核心种植片区,整合土地6000余亩,实现“串珠成线、连线成片”,辐射带动县内7个镇、市内市外及省外多个地区,形成“镇内核心、县内拓展、市外辐射”的发展格局,带动县内外种植“招贤玫瑰”近3000 余亩。三是推动技术改造升级。指导农户种植从平地粗放式向高沟压枝精细化转变,向水肥一体、无土栽培等智能化升级。招贤玫瑰鲜切花种植标准获评省级标准化试点,亩均纯收入达10万元以上,A级花占比突破50%,鲜切花品质普遍达C级以上。

精准赋能,变“要素制约”为“资源集聚”

针对产业发展中的科技、人才、资金等短板,主动链接内外资源,为产业注入“硬核动力”。一是科技助力产业发展。以曲坊五彩现代农业省级龙头企业为载体,引进荷兰Priva智能环控等国际先进技术,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研发高端玫瑰新品种4个,年产玫瑰鲜切花5000万枝。二是人才培育激发活力。镇政府牵头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搭建“高校+企业+合作社+人才”培育机制,建设“田间课堂”和科技小院各1处,累计培训50余批次,培养1000余名懂技术、善管理、会营销的职业农民,推动传统农民向“市场型、技术型”转变。助力200余户种植户改变种植模式,单棚收益提升50%,推动传统种植向“科技种花”转型。三是金融赋能产业振兴。日照银行、农商银行助力产业发展,开发“鲜花贷”“卉融贷”等产业专项扶持金融产品,累计为花农授信2亿元,发放产业贷款4100余万元,解决农户扩种、技改资金难题,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利益联动,变“单打独斗”为“合作共赢”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村集体、企业、农户抱团发展,实现产业红利共享。一是村企合作模式。通过“村党支部+企业+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村党支部引领土地连片流转,企业承接经营,农户获得“土地租金+务工薪金+产业分红”三重收益。例如曲坊片区浩宇集团流转土地3000余亩,带动60%以上村民成为产业工人,人均日收入160元,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村民分红70万元。二是联村共建模式。镇党委统筹整合资源,选取大、小罗庄村示范引领,推动薄弱村联合发展的“1+2+N联村共建”罗庄片区模式,流转土地2000余亩建设温室大棚120余个,5个薄弱村以大棚入股,每年增收超10万元,破解村级“无产业、难增收”困境。三是村社联建模式。黄埠片区由村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提供“五统一”服务,提升散户效益,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户亩产值从3万元提升至5万余元,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高效对接。四是农文旅融合发展。整合各类资金4600余万元,建设占地30亩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打造“如意花卉”“吉祥鲜花”等8个知名鲜花品牌。同时深化三产融合,发展玫瑰“一日游”、“红色+”等结合文章,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格局。通过利益联动与品牌增值,实现村集体、企业、农户多方共赢,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招贤镇将持续靠前发力,深化全产业链布局,让“美丽产业”绽放新光彩,为群众带来更多“幸福硕果”。

编辑:张传远

— THE END —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招贤镇:靠前发力助推"美丽产业"蝶变跃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