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道网

南北合璧同奏时音——"翰墨时音·尹晶华、孟令泉中国画作品展"亮相桂林

晨报之声 2025-07-30 15:50:46 32727℃

南北合璧同奏时音——“翰墨时音·尹晶华、孟令泉中国画作品展”亮相桂林

中国晨报山东讯特约记者(尹冠俊.高立帅)“以画会友”是中国传统文人雅集的重要形式,在当代仍被广泛实践,成为艺术家之间情感联结的重要纽带。尹晶华与孟令泉这两位画家,一位擅画人物,长年工作于鹏城深圳;一位醉心绘竹,半生居住于鸢都潍坊。自2005年因画结缘研读于中国国家画院举办的高研班,他们切磋画艺二十载,结下深厚的友谊,志同道合,遂成知己。

展览海报

由中国艺术报社、广西美术家协会、广西桂学研究会、桂林画院、柳州画院主办的“翰墨时音·尹晶华、孟令泉中国画作品展”于7月27日至8月3日在桂林画院美术馆举办,是他们近年来创作的中国画作品的首次联袂展出,更为两人“以画会友”增添“高山流水”的风雅意趣。

开幕式现场

中国美协民族美术委员会原副主任、广西美协名誉主席谢麟,广西桂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广西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党委原副书记林雨泉,广西桂学研究会副会长、桂林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黄阐,广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桂林市美协名誉主席白晓军,柳州市教育局二级巡视员、柳州工学院原党委书记罗云贵,广西工艺美术协会原理事长、桂林工艺美术研究所原所长关永华,桂林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何绍连,广西美协副主席、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李永强,广西美协副主席、桂林市文联副主席许菁,广西书协副主席、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孔令宇,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委会研究员、桂林画院名誉院长徐家珏,桂林画院名誉院长阳光,广西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九三学社广西书画院院长伍世龙,柳州画院院长、柳州美协常务副主席李心君,桂林画院院长唐道一,第九届广西美协副主席张贤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唐道一、许菁、何绍连、林雨泉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尹晶华、孟令泉致答谢辞,谢麟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由桂林画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蒋敏主持。

研讨会现场

谢麟、林雨泉、罗云贵、孔令宇、李心君、关永华、徐家珏、张贤、管斌、唐道一、吴建国等专家学者围绕尹晶华、孟令泉两位画家的艺术创作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都有鲜明的艺术风格,都是在深入研究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突破创新,他们结合当代生活,追求笔墨趣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情趣。”李永强在交流中如是说。

同奏时音:诠释中国画在当代的生命力与创新性

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扩大和丰富了画家的表现视野,加强了艺术家对外部现实的关注能力。尹晶华的水墨人物与孟令泉的写意竹石,虽题材不同,却共同诠释了中国画在当代语境下的生命力与创新性。“‘翰墨时音’恰如其分——尹晶华的人物画反映时代风采,孟令泉的竹石则是文人精神的当代诠释。他们的共同点都在于敬畏传统而不囿于古法,并均以个性化语言突破程式。”桂林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桂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陈立红说。

开幕式嘉宾合影

尹晶华的人物画带有创作主体强烈的个人标识,他坚持创作理念的多元化,在写实与写意的融合中力求“千相万殊”的尝试与探索。无论他画笔下表现的《昭君出塞》《把酒问月》《弘一法师》《黄宾虹》等历史人物,还是《家书》《粗茶淡饭》这类直面当代老百姓工作和生活的瞬间,尹晶华的目光始终锁定生活中感人肺腑的细微,把握社会现实的深层意义,以高雅清和的艺术格调,画出人物的社会属性和个性,达到人物“形”与“神”的统一,并通过现代造型与古典情态的结合以及传统笔墨与当代意趣的合一,使人物画达臻理想的诗境营造。他的创作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在体现人物画写意精神的同时,汲取西画造型的严谨性,使作品兼具东方韵味与现代视觉张力,他以精微的笔触刻画人物神态,墨色层次丰富,既传承了传统人物画的“传神写照”,又赋予人物形象以当代哲思。

尹晶华的画艺深受深圳这片热土的滋养,与深圳的文化事业同步成长。“斯土斯人”,这在他的《弄华香满衣》《香雪》《沉香》《过红秋叶落新诗》等写意都市女性人物系列画面上,可以明显感触到。在他的艺术实践中,现代审美思维和个人情趣交融的状态随处可见,深圳乃至新时期的当代社会形态自然渗透到他的《青春都市系列》中,女工、女学生、模特、职业白领等现代女性,构成了尹晶华的女性绘画主题,对于这些都市女性,他更在意于表达人内在的精神生态,他将女性美化育为人格真正独立的美好存在,从而承载和丰富了的东方女性的美学意蕴。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山水与墨竹始终占据着特殊位置,它们不仅是自然物象的艺术再现,更是文人精神的重要载体。孟令泉以其在山水画与竹画领域的精湛造诣引起美术界的关注。他的美术创作不仅展现出扎实的传统功底,更融入了对时代精神的深刻思考。他既虔诚地继承了文人画传统,又通过现代性的视觉重构,使“竹”这一古老的绘画题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嘉宾参观展览

这种“借古开今”的创作路径,得益于孟令泉的艺术启蒙根植在山东潍坊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潍坊历史文化名人郑板桥以竹言志的精神深深影响着孟令泉,墨竹作为孟令泉艺术创作的重要母题,承载了他对文人画写意精神的独特理解。通过研习郑板桥“冗繁削尽留清瘦”的审美意趣,孟令泉的墨竹尽显简约与力量的美学表达。在《清风高节》《已约风为友》等作品中,他以书法用笔入画,形神兼备地诠释了“写竹还须八法通”的艺术真谛。他在传统图式中注入了现代人的审美体验,《竹报平安》《紫气东来》《竹焰惊羽》等作品在着力表现竹“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品格的同时,还深度开掘了“竹报平安”的民俗学意义,以期达到坚定与宁静心境的归依。孟令泉对墨竹的痴迷,本质上是对中国文人画精神内核的守护与传承,他将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文关怀转化为当代语境下的视觉叙事,使这古老的题材呈现出当代人的家国情怀情结与人间烟火交融的情感温度。孟令泉对绘画传统的现代转换有着清醒的认知与实践。在他看来,传统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流动的智慧。在作品《晒秋》《寒林》中,他大胆地将民间美术的构图元素与现代构成的视觉张力融入传统山水框架。

让孔令宇印象颇深的,是孟令泉把竹子当树来画,画出了花鸟画、山水画的意境,有厚度,亦有看头;同时他能把最黑的颜色与最绿的颜色结合起来,对比强烈,视觉效果又非常协调。在白晓军看来,孟令泉的竹石作品,既延续了文同、郑板桥以来的文人传统,又以厚重笔墨赋予竹以当代精神象征:强调在“有”与“无”之间寻求笔墨的自由,其笔下风竹、雨竹、朱竹,或清瘦挺拔,或浑厚苍劲,皆以简练笔触传递丰富意象。

南北合璧:齐鲁文化、岭南文化与八桂文化的对话

“尹晶华与孟令泉,一位来自鹏城深圳,一位扎根鸢都潍坊,地域的差异赋予了他们截然不同的艺术视角与创作风格。但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此,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因共同的热爱与追求而惺惺相惜,携手共进,以高品质的美术展览为桂林这座人文山水城市添彩。”许菁说。

嘉宾参观展览

桂林山水甲天下,美如画的桂林是激发艺术家创作灵感的天堂,谢麟期待在多地艺术交流的基础上,桂林山水的品牌能够真正完成转型——就如由吴建国、伊红梅策划的此次展览上,八桂文化绚烂多彩、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岭南文化多元交融,其所生发的艺术面貌,一如林雨泉所畅想的,“翰墨时音”,地域美术的生态,也能够与时代同步发展。本次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齐鲁文化、岭南文化与八桂文化的学术交流的展览,更是主办方推出“翰墨时音”展览系列品牌的初衷——让全国的优秀艺术家进行互动与交流,更期待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在桂林市文联主席何绍连看来,此次“翰墨时音”展览以“南北对话”为脉络,汇聚了两位画家的精品力作,既是传统笔墨与时代精神的交响,也是岭南文脉与齐鲁风骨的交融,为桂林文艺界带来了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

嘉宾参观展览

“桂林不仅是造化钟神秀的胜境,更是人文荟萃、艺术交融的沃土。作为广西乃至全国重要的艺术创作与研究平台,桂林画院致力于推动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桂林画院院长唐道一介绍,近年来,桂林画院先后承办了“中国大城市专业画院学术年会”“水墨清韵——当代中国画家作品联展”等高规格展览,自去年起,画院倾力打造“桂林山水甲天下”品牌系列展,持续强化桂林画院的学术影响力。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南北艺术家的深度交流,更让桂林成为全国美术创作的重要纽带。“此次展览不仅是两位艺术家友谊的见证,更是齐鲁文化、岭南文化与八桂文化的一次深度对话。”唐道一说。

孟令泉作品欣赏

《四喜》180cm×96cm 2016年 纸本设色

《翠色锁云》 110cm×135cm 2019年 纸本设色

《梦中家园》 180cm×90cm 2021年 纸本设色

《乡里乡亲》240cm×200cm 2023年 纸本设色

《墨竹溪畔对远山》 136cm×80cm 2023年 纸本设色

《林泉含黛》320cm×110cm 2024年 纸本设色

尹晶华作品欣赏

《铁骨寒梅》 200cm×200cm 2025年 纸本设色

《香雪》 136cm×68cm 2022年 纸本设色

《大漠铁戈》200cm×200cm 2016年 纸本设色

《家音》200cm×200cm 2024年 纸本设色

《岁月》200cm×200cm 2021年 纸本设色

《弘一法师》 136cm×68cm 2020年 纸本设色

责任编辑:马克华

— THE END —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南北合璧同奏时音——"翰墨时音·尹晶华、孟令泉中国画作品展"亮相桂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