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钻石价格不断失守。
据彭博社报道,全球最大天然钻石供应商——戴比尔斯于美东时间12月3日将二级市场上销售的毛坯钻石价格下调了10%至15%,幅度之大,历史罕见。
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昔日“钻石大王”放弃了设置价格底线的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戴比尔斯首次降价,2024年1月,原钻价格便已下调约10%。
分析人士指出,戴比尔斯往往将大幅降价作为应对市场波动的“最后手段”。一年之内两度降价,无疑意味着,市场变量这次来势汹汹!
当下来看,天然钻石面临的最大考验来自成本效益显著的培育钻石。自2022年初迄今,培育钻石毛坯价格累计下滑85%,而1克拉培育钻石的销售价格较峰值也已跌超80%。在此背景下,天然钻石显然有点招架不住。
但这对于我国确是十分的利好消息。公开资料显示,我国金刚石单晶产量稳居榜首,约占全球总量95%。其中,河南人造金刚石产量占比达全国80%,而其下辖的18线小城柘城,因年产400万克拉,被誉为“世界钻石之都”。
同时记者注意到,近期培育钻石板块涨势强劲,河南几家钻石上市企业表现出色——截至12月5日上午收盘,惠丰钻石30%涨停,黄河旋风10%涨停,四方达、力量钻石分别上涨13.44%、8.17%。
此外,本土钻石品牌也开始崭露头角。以源自河南的柘光品牌为例,至2024年9月末,其淘宝、京东、官网累计关注人数达200,000人次,日均钻饰咨询或定制量近千人,总成交额突破八位数。其中,超80%业绩来自核心城市的高净值人群,官网专属顾问透露,其中不乏慕名而来的美国、意大利等海外富豪。
面对蛋糕被瓜分,引起了美商不满。美六家珠宝业界组织联合发声,指责中国产品存在概念模糊问题,并强制要求在销售时必须清晰标注为“实验室培育钻石”,其背后目的显然是想将中国产品边缘化,挤出传统钻石市场之外。
当前,培育钻石主要生产方式有高温高压法(HPHT)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这两种方法均能在实验环境下高效产出高品质钻石。经权威机构检测,这些培育钻石在硬度、化学成分、光学特性等特征上,与天然钻石无异。
此外,早在2018年,联邦贸易委员会就已修订钻石定义,去除“天然”表述,正式确认培育钻石合法地位。据《国信证券》报告,2020年中国产出的培育钻石中,3至6克拉的宝石能达到D级(顶级标准)色泽,净度也达到了VVVS级别。
上述柘光品牌负责人亦表示,其产品遵循VVS级净度、D级色泽及3EX切割的标准,品质直接碾压天然钻石,且附带“一钻一码”与IGI权威认证,但价格不到其十分之一(一克拉售价六千以上)。
或有赖于权威背书,越来越多人已经转向培育钻石。据柘光官网专属顾问透露,前不久,一位来自上海的夏女士,在香港苏富比秋拍痛失百万珠宝后,便找到柘光进行1:1定制,并声称后续还有百万预算做定制。
抛开切面,从宏观来看,培育钻石消费量已与天然钻石不相上下。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Tenoris最新报告,2024年10月,美国成品珠宝零售额增长9.9%,其中天然钻石珠宝增幅为4.7%,而培育钻石的增长幅度高达46%。
市场趋势难挡,上月,戴比尔斯母公司英美资源集团表示,正考虑削减钻石产量,因行业面临需求疲软与供应过剩的双重挑战,并有意出售或分拆戴比尔斯。
天然钻石商凭借“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已经赚了近百年,市场风云变幻,如今在中国培育钻石产能的绝对优势下,蛋糕是时候该重新分一分了。
— THE END —
本文内容转载自:新浪财经,原标题《价格大跳水!降幅超80%,“钻石大王”使出杀手锏,难抵总部分拆警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