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童彤
截至目前,除了山西和黑龙江之外,其余29个省区市均已发布“春季报”。其中,13个省份一季度经济总量超万亿元,16个省份一季度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3%)。
在全国经济超预期复苏的形势下,各地“春季报”数据成色如何?经济版图又有哪些变化?下一步经济稳健运行又将如何发力?
经济大省扛“大梁”:粤苏渐近 川豫竞速
在已经发布今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的29个省份中,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安徽、上海、北京、河北13个省份一季度经济总量超万亿元,其中,广东以31510.66亿元的经济总量稳居全国首位。
作为全国首个“13万亿元大省”的广东,连续35年稳居全国经济总量第一。
“苏大强”紧追在“粤老大”之后,江苏凭借31020.4亿元的经济总量位居第二,与广东同时站上3万亿元台阶,二者经济总量的差距从近800亿元缩小至不足500亿元。
广东、江苏在3万亿元阶段持续竞速,而山东和浙江也在2万亿元阶段“拉锯”。
一季度,山东经济总量站上2.1万亿元台阶,而浙江也历史性地跨上2万亿元台阶,二者保持着1000亿元的差距。在投资、消费和出口方面,两省均跑赢全国大盘,明显回暖。而作为“压舱石”,山东、浙江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9.0%和8.2%,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越发强劲。
作为六个经济大省中两个内陆省份,河南、四川两省的经济规模、人口基数接近,两个人口大省的赛跑,格外引人瞩目。今年一季度,河南和四川角逐出现了新的变化。
河南以14765.34亿元的经济总量反超四川,重回全国第五的位次。拥有比亚迪、宇通客车等行业龙头企业的河南,一季度汽车及零部件增加值同比增长52.6%。尤其亮眼的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51.1%和36.5%,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5.9%。“产销两旺”折射出河南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在巩固增强。
作为西部地区最重要的人口大省,四川以14142.6亿元的经济总量位列全国第六。
经济大省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数据显示,排名前六的经济大省,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达到133228亿元,占全国的44.96%,成为经济稳增长的“定海神针”。
吉林成增速领头羊 16地增速超“国家线”
在已经发布今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的29个省份中,吉林、江苏、重庆、浙江、四川、湖北、山东、北京8个省份一季度GDP增速保持在6%或6%以上,其中,吉林以6.5%的GDP增速领跑,东部地区省份占据4席位,起到了带动全国增长引擎作用。
除上述8个省份外,还有内蒙古、甘肃、福建、宁夏、河北、新疆、贵州、辽宁8个省份一季度GDP增速高于5.3%的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一季度,吉林省交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的高分答卷,增速位居全国第一。这是继2023年吉林一季度GDP增速排在全国首位后,再次领跑全国。今年一季度领先优势比去年全年还扩大了0.1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功不可没,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9.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同为5万亿元级地区生产总值大省,湖北、福建、湖南三省经济一直是你追我赶,不分伯仲。一季度,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2433.48亿元、12375.18亿元、11938.44亿元,经济增速分别是6.1%、5.8%、4.8%。
湖北犹如黑马,增长势头十分强劲。去年,湖北全年经济增速高达6.0%,在中部省份中位列第一。今年一季度,湖北依旧保持强劲势头,增速领跑中部六省。
此外,多个省份一季度GDP增速已显著超过今年全年增长目标,例如浙江、北京、江苏、山东今年全年增长目标均定在“5区间”,但其一季度GDP实际增速全部达到“6字头”。
同样实现“跳级”式增长的还有天津。天津2023年GDP增长4.3%,今年预期目标也“低调”地定在4.5%,是全国唯一低于5%的省份。但一季度天津GDP同比增速达到5.3%,与全国平均增速持平。
不过,也有一些省份暂时落后于进度。2023年,西藏、海南分别以9.5%、9.2%的GDP增速,斩获增长冠军、亚军之位。然而,将2024全年目标均瞄准“8%左右”的海南和西藏,今年一季度,海南GDP增速降至3.3%,西藏回落到5.1%。
向“新”加码布局 铆足干劲“加速跑”
从已发布数据的省份来看,各地一季度经济普遍开局良好、起步平稳。一组组向好数据勾画出各地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本面,描绘出一季度各地经济稳健运行的全景图,构筑成中国经济强大坚实的基础和旺盛迸发的活力。
二季度承上启下,是抢速度、抓落实、保目标的关键窗口期。二季度经济运行态势,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至关重要。如何以超常规举措应对超预期影响,确保二季度“双过半”,是摆在各地面前迫切的现实挑战。
为了持续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多地加紧谋划部署更大力度“拼经济”举措。从各地召开相关会议释放的信号看,向“新”布局成为多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各地更加积极作为,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产业。例如,山东提出将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江苏省正抓紧制定汽车、家电、家居换新支持政策和清单,组织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促消费活动。北京强化政策组合效应,加快培育壮大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在实现今年良好起步的同时,也要看到增长面临的压力,进中有忧。受需求不足、产业深度调整等影响,四川部分行业下行压力较大等问题应引起关注。”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曾俊林认为,需要从几个方面着力。着力推动重点产业稳步发展,因地制宜优化政策,全力做好“保交楼”工作,推动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加快回暖。积极应对部分行业调整优化的阵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智算产业、低空经济等。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王艳莉表示,保持二季度稳定增长仍需要付出艰辛努力。但支撑山东经济平稳向好的有利因素仍然有很多,主要体现在市场需求空间潜力大、动能增长势头强、企业发展信心足、重点领域拉动好等方面。
在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链长制”为抓手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链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陕西省统计局副局长胡清升表示,要深入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夯实产业链基础,让工业成为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
第二季度接近过半,让我们拭目以待。
东部:提速领跑
在已公布2024年“春季报”的29个省区市中,东部地区有7地GDP增速“跑赢”全国,上海、广东、海南3地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
从地区生产总值看,在东部地区,一季度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福建五个沿海经济大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接近五分之二。
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看,东部地区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5.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江苏、山东、浙江和北京的增速均在6%以上。
从工业生产角度看,一季度,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外贸看,一季度,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实现8.2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超80%,增速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
在中央一系列宏观政策的支持下,东部地区进一步发挥原有的、较好的基础,也发挥了经济大省“压舱石”的作用。
中部:奋力向“新”
在已公布2024年“春季报”的29个省区市中,中部地区仅湖北以6.1%的GDP增速“跑赢”全国,安徽、江西、河南、湖南4地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山西尚未公布数据。
从“春季报”来看,中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积极因素持续累积,新动能、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这些“新”力量愈发活跃。
中部地区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1万亿元,增速为4.7%。其中,制造业加快升级,有效支撑了地区经济平稳运行。山西、湖南、河南今年前两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5%、14.8%、12.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9、6、7.8个百分点。
从一季度GDP总量看,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四省均超过一万亿元,其中河南稳坐中部省份首位,GDP达14765.34亿元,位居全国第5。
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中部地区各地新动能活跃强劲。以安徽为例,今年一季度,安徽制造业增长8.4%,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达13.5%。最亮眼的两个关键动能莫过于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分别增长36.5%和12.5%。今年一季度,安徽汽车产量62万辆,占全国比重提升至9.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20.7万辆,占全国的比重提升至9.8%。
西部:乘势而上
在已公布2024年“春季报”的29个省区市中,西部地区有7地GDP增速“跑赢”全国,广西、云南、西藏、青海、陕西5地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
总体来看,西部地区新动能加速形成,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今年一季度,西部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6.33万亿元,增长5.2%。
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日益增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一季度,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分别达到31.5%和37.3%,重庆市电子专用材料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行业增加值均在80%以上。
从外贸看,对外开放潜能进一步释放,一季度,西部地区进出口值与出口增速均居全国首位。
新疆今年着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高质量发展,一季度对中亚五国进出口总额增长26.4%。广西今年持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开放合作,一季度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5.5%,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超四成。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成效显著,今年一季度中越边境河口口岸出入境人流量达127.4万人次,进出口货运量62.4万吨,单日最高货运量达1.2万吨。
一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经广西口岸共进出口1510.8亿元,同比增长11.6%。西部陆海新通道持续促进沿线省区市与国际市场互联互通。同期,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1027.7亿元,增长29.9%,其中,对东盟进出口增长33.1%。
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放眼西部,以创新孕育新动能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东北:焕发新机
近日,东北三省除黑龙江外,吉林和辽宁先后发布“春季报”。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数据也如同盛开的樱花,显露勃勃生机。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吉林省首季GDP增速连续两年排在全国第一。亮点成绩单背后的原因,是吉林省近年来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变,一系列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最终形成了累积效应。
东北经济总量最高的辽宁,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6961.2亿元,同比增长5.4%,比全国高0.1个百分点,辽宁GDP增速已连续5个季度高于全国。
辽宁的经济增长,有几个闪亮的关键词:工业、新能源汽车、开放合作。辽宁的工业基础雄厚,老树开新花;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更是成为全省经济的新亮点。
据黑龙江省商务厅统计,2024年一季度,黑龙江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3%,增速环比前两个月提高1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同比增长52%,成为外贸新亮点;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148.4%,水产品进口增长58.8%,LNG进口增长27.5%,成为进出口新增长点。
今年一季度,东北地区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3000亿元。一组组“热腾腾”的数据印证东北地区经济正稳健前行。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童彤采写)
总 监 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 THE END —
本文内容转载自:中国经济时报,原标题《经济地理丨29地春季报:春色如许竞奔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