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道网

江南新材IPO路坎坷:家族式管理引忧,微薄加工费难撑盈利

ITBEAR 2024-12-11 12:06:40 2989℃

在国内制造业的浩瀚星空中,又一颗“单项冠军”之星正向资本市场的璀璨舞台靠近。江西江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南新材”),这家深耕铜基新材料领域的公司,近日已提交注册申请,距离IPO上市仅一步之遥。

江南新材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20年底,它就与海通证券携手踏上了上市辅导的征程,但这段旅程在递表前五个月意外中断,双方终止了辅导协议。2022年7月,江南新材重新整装待发,预披露了招股书,并改由中信证券担任保荐机构,目标直指上交所主板。经过数月的等待与努力,直到2023年3月,江南新材的IPO申请才正式获得受理,随后又历经了长达九个多月的首轮问询回复期,最终在今年8月顺利过会并提交注册。

然而,江南新材的招股书却揭示了一个家族企业的另一面。公司实控人为徐上金、钱芬妹夫妇,他们直接及间接合计持有超过64%的股份。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江南新材的董事会和高管团队几乎成了徐上金家族的“自留地”。徐上金的大儿子徐一特、二儿子徐岳以及二儿媳孙佳丽分别担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及副董事长等要职,连大儿媳赵一可也出任了副总经理和财务总监。这样的家族化管理模式,无疑增加了公司治理的复杂性和风险。

不仅如此,江南新材的盈利能力也备受市场质疑。尽管公司自称紧密围绕行业最新技术趋势,坚持自主创新,但其核心产品却主要依赖铜球系列,这一产品占据了公司近九成的收入。而公司的盈利模式,更是简单直白——通过“铜价+加工费”的方式定价,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差额。在铜价波动剧烈的市场环境下,这种盈利模式使得江南新材的毛利率长期维持在低位,报告期内综合毛利率最高也不过3.40%。

更为关键的是,江南新材的研发能力也显得较为薄弱。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占比远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仅为0.35%左右,而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则高达2%左右。这样的研发投入水平,让人不禁对其“创新性”产生质疑。尽管江南新材在招股书中列举了多项技术成果和荣誉奖项,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缺乏足够的研发支持无疑将使其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更大的挑战。

江南新材的资金状况也令人担忧。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短期借款高达7.44亿元,而货币资金仅有5.39亿元,难以覆盖短期债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江南新材的研发投入和未来发展无疑将受到制约。不过,此次IPO募资中,江南新材计划将4223.50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这或许能为公司的研发创新注入一丝新的活力。

尽管江南新材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质疑,但其在铜基新材料领域的深耕细作和稳定的市场地位仍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要想在资本市场中脱颖而出,江南新材还需要在治理结构、盈利能力和研发创新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和改进。

— THE END —



本文内容转载自:ITBEAR,原标题《江南新材IPO路坎坷:家族式管理引忧,微薄加工费难撑盈利》,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