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地平线近日正式通过港交所的上市聆讯,标志着其IPO进程进入最后阶段。自今年3月首次递交招股书以来,地平线经历了数月的筹备和更新,终于在10月再次递表并更新了2024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
与地平线几乎同时递交IPO申请的黑芝麻,同样面临自动驾驶芯片领域的机遇与挑战。尽管两家公司在业务重心和切入点上有所不同,但亏损持续和客户集中度高是它们共同面临的难题。
地平线在研发投入上显得尤为坚决。2023年,地平线营收15.52亿元,而研发投入高达23.6亿元,占营收的150%,远超黑芝麻的50%。巨额研发费用主要用于支付研发人员的福利费用,占到60%的研发总额。尽管具体投入到哪些业务研发板块未详细说明,但业内人士透露,地平线一直致力于加强对软件算法的研发,推动软件和硬件的结合。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多次强调,公司本质上是一家算法公司,披着芯片外衣的软件公司。他认为,技术不是护城河,而是通过每一代技术浪潮的沉淀,积累品牌、客户关系等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地平线管理层对技术趋势有着深刻的理解。去年,地平线总裁陈黎明在海口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芯片设计过程中不能仅考虑当前热门的Transformer,而应有所侧重,思考其带来的机遇和技术突围切口。今年,他进一步分享了感知算法领域的新思考,提出了Sparse4D长时序纯稀疏融合的感知架构,以解决计算资源不足的问题。
目前,地平线的主要业务由产品解决方案、授权及服务和非车解决方案三部分组成。其中,授权及服务业务是核心业务,营收占比持续上升。2023年,该业务营收占比已达62%,今年上半年更是提升至73.9%。这一业务的增长主要得益于ADAS和AD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的算法、开发工具和软件的授权需求强劲。
在智驾芯片领域,地平线试图通过软硬件一体的方案打破竞争格局。J6系列芯片与城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Horizon SuperDrive的组合,是地平线软硬协同的高阶智驾方案的重要尝试。对于地平线而言,J6是一个重要的拐点,标志着该公司在芯片+软件发挥更高效能方面的重大进展。
然而,地平线仍面临两道“紧箍咒”:一是营收依赖头部客户的问题。尽管客户量正在扩大,但大客户集中度依然偏高。二是持续的高额研发投入带来的亏损问题。不过,地平线现金储备充足,2023年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还剩113.6亿元,为其未来的研发和市场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周期长、量产速度要求高以及与客户的适配等挑战也考验着地平线。如何在提高工程能力的同时降低成本,是地平线以及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地平线表示,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同时积极拓展市场,降低客户集中度风险,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 THE END —
本文内容转载自:ITBEAR科技资讯,原标题《IPO在即,地平线如何守护护城河,又面临哪些紧箍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