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道网

每日市场观察 | 北交所做出引导说明!关于拟IPO企业论证创新特征

投资望远镜 2024-10-14 21:00:40 21218℃

▍今日公募首发及上市盘点

数据来源:wind

▍机构动向指标

宽基ETF持续吸金 科创板50ETF“举牌”上市公司

10月11日,中芯国际发布了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关于所持中芯国际境内股票变动的提示性公告。公告显示,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于10月10日通过证券交易所交易增持了中芯国际961.62万股,增持比例为0.48%。(证券日报)

新基金发行回暖 老基金“花式”促销

10月14日,随着近日权益市场的回暖,公募基金通过降费、打折等方式开启花式促销。华夏基金、鹏华基金、国泰基金等ETF“大厂”加入降费阵营,纷纷将旗下ETF费率降至“地板价”;多家基金公司旗下主动权益类产品也纷纷参加代销机构的费率优惠活动。此外,新基金发行陆续回暖,股票型基金发行数量和规模较前几个月出现明显增长。其中,被动指数型产品成为绝对主力,占据9月新发市场的近“半壁江山”。展望后市,基金人士认为,市场行情有望延续,相关品种估值修复行情可期,同时预计市场波动幅度显著加大,持仓宜攻守兼备,兼顾业绩与估值。(中证报)

▍行业动向

财政政策释放利好 公募称“牛市或没走完”

10月14日,10月12日市场迎来又一场重磅会议,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公募基金等受访机构情况来看,他们认为本次会议重点围绕化债和“三保”相关工作,符合此前其他会议提出的“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所体现的财政政策底线思维,有利于提振投资者对国内经济增长及资本市场的信心。(证券时报)

数据显示 公私募仓位大幅提升

10月14日,随着市场信心回暖,公私募基金的仓位大幅提升。数据显示,不仅许多“老基金”加大了股票投资仓位,“新基金”也在加速入场,或为市场输入更多的新鲜血液,优化A股的流动性环境。数据显示,多款此前股票投资比重较低的基金,在近期的大涨中净值波动显著。比如海富通优势驱动混合,该基金6月末的股票投资比重不到8%,但9月27日其净值涨幅为4.46%,且9月30日、10月8日的净值涨幅均超9%。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表现意味着该基金股票仓位的大幅提升。总体来看,公私募基金近期的权益仓位均有所提升。华福证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开放式基金的股票类投资比例为68.27%,较8月底的65.38%提高近3个百分点。排排网·中国对冲基金经理A股信心指数报告显示,从私募基金的仓位来看,截至9月底,股票主观多头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8%,环比提升5个百分点。(上证报)

发行端持续回暖,含权理财产品前景可期

随着A股市场持续火热,含权类理财产品凭借出色的业绩表现,受到投资者关注。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上周,年内发行的权益类理财产品有193只,混合类理财产品有429只,其中权益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中邮理财权益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股市的回暖,含权理财产品在创造更多收益的同时,也让投资者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权益资产上,重新发现权益市场的配置价值。在权益资产价值重估和市场情绪回暖的双重配合下,权益类理财的需求端预计会有一定复苏,相关产品的布局和发行也有望回暖提速。(中国基金报)

前9个月私募证券基金收益率“转正” 机构乐观看待后市

受益于A股、港股市场9月下旬以来的出色表现,9月份私募证券基金收益大涨,今年前9个月收益率实现由负转正。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私募证券基金整体收益率达9.26%,今年前9个月收益率则为1.50%。与此同时,多家百亿元级私募机构对后市持乐观态度。(证券日报)

中银协:截至2023年末中国银行业资管类产品托管规模161.75万亿元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2024)》。《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国银行业资管类产品托管规模161.7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25%;与客户资金保管类产品服务规模合计达到215.54万亿元;资管产品营运外包业务规模7.49万亿元;托管投资组合达33.31万个,较上年末增长14.08%,资产托管行业总体实现稳健发展。(新浪财经)

▍政策风向标

北交所做出引导说明!关于拟IPO企业论证创新特征

从业内获悉,为进一步明确北京证券交易所市场定位把握标准,引导和规范上市申报行为,北交所近期在业内就如何开展拟上市企业创新特征信息披露及论证做出引导,要求保荐机构进行充分审慎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具体来看,申报在北交所发行上市的,发行人报告期内应当具备基本的创新投入或产出,原则上应当满足以下基本要求之一:通过持续开展研发投入,维持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通过独立或合作研发形成知识产权成果并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积极参与标准研究制定并形成一定成果,通常参与制定过2项以上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保荐机构在推荐企业申报北交所发行上市时,应当充分评估企业是否符合上述基本要求之一。对不符合上述基本要求的企业,北交所审核机构将通过强化问询审核、征询行业咨询委或主管部门意见等方式,就相关企业是否符合北交所定位进行严格把关,结合各方因素认定其是否符合北交所定位。(中证金牛座)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丛林:低成本信贷资金要直达基层,打通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丛林在国新办“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牵头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央地联动,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近期,金融监管总局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金融监管总局希望达成这样三个目标:一是直达基层。低成本信贷资金要直达基层,打通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快速便捷。银行原则上要在1个月内作出是否授信的决定。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银行要开辟绿色通道,优化流程,加快办理速度。三是利率适宜。通过节约信息收集成本、压减中间环节,减少放贷成本和附加费用,总体上降低小微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中国网)

财政部将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 中央财政有较大举债和赤字提升空间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10月1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财政部在加快落实已确定政策的基础上,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将在近期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同时,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专家表示,财政部此次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措施,整体力度非常大,针对性比较强,有望给市场带来良性引导,同时给当前中国经济稳增长注入强劲信心。(上证报)

香港交易所明年上半年将讨论证券交易是否改行T+1结算

美股市场于今年5月底落实将交易标准结算周期,由交易日后两个营业日(T+2)缩短至T+1,是否跟随美股采用快速结算周期,成为全球主要市场积极研究的课题。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接受访问时表示,现时香港股票市场波动,市场对于资金出入要快的诉求更为强烈,交易所将于明年上半年就本港股票市场应否推行T+1发表白皮书,让市场初步消化后再作理性分析及讨论。陈翊庭强调,转行T+1的主要障碍不在技术问题,并指按照目前港交所现货市场结算平台的系统升级计划,于明年底便可于技术层面支援改行T+1结算。(明报)

— THE END —



本文内容转载自:投资望远镜,原标题《每日市场观察 | 北交所做出引导说明!关于拟IPO企业论证创新特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